在仁和镇河南村,只要提起苗地一家,邻里都会点赞。这是一个平凡且普通的家庭。但是在这个家里,彼此互相尊重、和睦共处、崇德向善,他们用“善”与“爱”诠释着孝老爱亲的美德,用责任和坚守撑起幸福的“港湾”。
苗地(左一)一家生活照(资料图)
10年前,28岁的苗地与丈夫张雷喜结连理,组建了一个普通又幸福的小家。和其他夫妻不同的是,苗地的“小家”不仅有丈夫,还有婆婆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大姑姐,为了更好地照顾她们,婚后小两口一直跟她们共同生活。2014年,苗地儿子出生,就在全家都沉浸在这个小生命降临的喜悦中时,婆婆却被确诊为肺癌晚期。一边是卧病在床的婆婆和大姑姐,一边是刚出生的孩子。都需要照顾,怎么办?苗地思考再三,与丈夫商量后决定暂停外出工作,全心全意留在家里。那段时间,她每天早早起来,先照顾好婆婆和大姑姐,再照顾不到一岁的宝宝,晚上把所有人安顿好才能躺下,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苗地照顾卧床的大姑姐(资料图)
婆婆最终没能战胜病魔,临终前始终放心不下患病的女儿。苗地承诺说:“妈,您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大姑姐和这个家。”就是这句承诺,苗地每天更加精心照料大姑姐。由于大姑姐患有精神一级残疾、智力二级残疾,生活一直由婆婆照料。婆婆走后,苗地从洗澡吃饭、生活习惯这些小事细节入手,耐心教大姑姐生活起居基本技能,时常跟大姑姐聊天、谈心,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职康站活动。在这期间,每次她都牵着不到两岁的孩子,陪着大姑姐去职康站上手工课,风雨无阻。在苗地的精心照料下,大姑姐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可以编织简单的手工艺品,也结识了一些伙伴。
苗地(左一)参与河南村疫情防控工作。(资料图)
在家里,苗地是妈妈、是妻子、是弟妹,在家外,她还是仁和镇河南村村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她用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党员的使命与担当,是群众心里的“贴心管家”、乡亲口中的“身边模范”。为了服务好这些村民,苗地建立了微信群,及时了解群众需求,解决各类生活问题。
苗地工作照。
苗地用坚持和爱心经营幸福家庭,一家人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懈努力,追求着美好生活。谈起荣获“首都文明家庭”称号,苗地说:“我的家庭就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家庭,但我知道‘家和万事兴’,一个幸福的家庭就应该相互之间真诚相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