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banner

北京密云司马台环抱水镇的民俗新村

更新时间:2021-08-02 14:14:00点击次数:397次

青朴人家、金凤民宿、丽红客栈、乘月居……如果你到京北的“古北水镇”游玩,不小心“闯入”景区外一个叫司马台的村子,你会被那里惊艳到。清一色二层小楼,古色古香;大红灯笼小茶楼,家家户户亮出的招牌,朴素而响亮。从这家那户飘出来的农家饭香,更是让人油然心生一种归家之感。

司马台村位于北京市密云区东北部,毗邻承德市滦平县,距北京城区120公里。全村460余户人家,开民宿的就有239户,是名副其实的民俗村。司马台村的振兴起步,要从10年前说起。

2010年6月,“古北水镇”景区投建,项目选址在司马台村村域内。为让村里群众都能从景区开发中受益,密云区采取整建制搬迁、集中建设新村的方式,两年时间建成多层住宅14栋、280户,二层住宅105栋、312户,2012年8月,司马台村村民全部回迁。

住进新居只是第一步。在密云区农业农村局、文旅局等指导下,司马台村成立北京司马台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按照“一个民俗村就是一个乡村酒店”的经营理念,依托景区发展民俗旅游。当年入社社员215户,村里有劳动力的家庭几乎都挂牌营业,开门迎客。

几组数据,记录了旅游给这个京北偏远山村带来的改变。

2014年,“古北水镇”投入运营。司马台村当年人均收入达5万元,是2009年的5倍多。

2017年全村接待游客19万人次。

2019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2700万元,年人均收入接近3万元。

枯燥的数字背后,是一个山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一户户曾经缺田少地群众生活从拮据到富足的变迁。

今天62岁的张凤珍,是司马台村人。两个孩子成家后在外工作,她和老伴在新居开起了民宿、办起了餐饮,忙得不亦乐乎。汤河村的豆腐、自家菜园子的豆角、冷藏保鲜的早春香椿芽,在合作社指导下,张凤珍为家里来的客人,准备了地道农家饭,这给她赚足了口碑,也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楼上4间客房、楼下特色餐饮,一年至少营收二三十万。

记者到店采访,恰好是午饭时间,北京西城区郑先生一家已经点了一桌子菜。“朋友介绍的,放心!准备住两天,村里转转。”言语间,是一种信任与认可。


让更多人到村里“转转”,也是司马台村下一步的发展规划。“今年咱村上线了‘魅力司马台’网站,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村里着手把整个村打造成景区,让游客来了有玩的、住下有吃的,尤其要吃得有特色。”对下一步村子的发展,司马台村村支书冯学军踌躇满志,“以村为景区的,咱在密云是第一家!”

几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游客,“闯入”了司马台,并记住了这个村子。冯学军谋划的,是让更多人,为这个村而来。这,是他理解的“货真价实”的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不是一时的产业,而是一生的事业。”记者在村里遇到了正冒雨到村里调研的古北口镇党委书记高英杰一行,她告诉记者,乡村旅游,强力拉动了古北口镇乡村的发展,仅在“古北水镇”景区就业的村民就有385人。

据密云区文旅局,克服疫情影响,古北口镇2020年乡村旅游收入达5264万元,接待游客37.5万人次。

时值夏日,雨水较多。司马台村外,白浪翻腾,绿水长流。村内,青山掩映的一座座民宅静默在雨中,仿佛一个久远的梦,让人怀想。

这里,还是要再来的。

中国乡村振兴 (编辑:mana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