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banner

文明路上,雨水箅子“想通了”

更新时间:2021-07-20 17:37:00点击次数:458次

最近“四海龙王”组团儿度假,各地风雨雷电频繁上演。7月中旬以来,北京的降雨,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累计雨量大、风力大等特点,是入汛以来最强降雨。

面对来势汹汹的暴雨,坚守在城市排水一线的不只有雨中“逆行者”,还有常被人们忽视的——雨水箅(bì)子。

排水“猛将”受阻

雨水箅子是排水的第一关卡,但是很多人却把它与“垃圾桶”视为兄弟,烟头、瓜果皮核、包装袋都成了它“家中常客”,在一些集贸市场、夜市摊点集中的地方,它甚至还“接待”过剩汤剩饭、泔水等厨余垃圾。

除了往雨水箅子倾倒垃圾的“明知故犯”,还有许多人无意识地随手丢弃垃圾,这些废弃物在雨水的冲刷下,被带到了排水口。

长时间的风餐露宿之后,“打工仔”雨水箅子纷纷“自闭”,排水量大打折扣,暴雨来时路面积水、城市内涝,直接影响了出行安全。

针对此类现象,也早有规定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雨水收集口、雨水管道排放或者倾倒污水、污物和垃圾等废弃物。但仍有许多商户、个人对相关条例视而不见,将雨水箅子看成自家“下水道”。

有“智商”的雨水箅子

2017年的汛期,北京朝阳的安贞街道组织了200多人连夜清理了500多个雨水箅子,才保证了一条没有积水的安全路,这样的备战在每个城市的暴雨季,都会上演。

这个危机真的无解吗?

“2021年北京市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未来三年内,中心城区23.4万块雨水箅子,将由原来的平箅改成平立结合式,当平箅被树叶糊堵后,雨水还可通过立箅排除。

另外,还将逐步推进安装智能雨水篦子,对排水量进行全天候状态监。同时还可以通过公共摄像头,实现对倾倒垃圾或是挖走雨篦子等行为的监控。

便利的生活可以由新的机器、技术来协助,但文明的生活只能由人来守住。城市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最终还是来自于这个城市里的“人”。

做雨水箅子的养护人

当暴雨突袭,我们给执勤交警送过伞,也给排水人员点过赞,可你是否还记得,在炎炎夏日的街头,也有人匍匐在地,清理着被堵塞的雨水箅子。

1990年,北京的自由市场,扔掉的大多是烂菜叶子,它们顺着雨水冲进下水道,残留在水沟底部,但水道工人挖的很快乐,因为那是喂猪的天然饲料。

上世纪90年代初,下水道里开始频繁出现塑袋,这些白色垃圾羁绊着泥土让淤塞更加严重,为了让雨水箅子脱困,水道工人这一趴就是大半天。 

到了90年代中期,生活水平提高,繁华的羊肉串小摊随处可见,大把大把的竹签子,成了下水道管网新的“拦路虎”,更成了扎伤水道工人的利器。

如今,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连不起眼的雨水箅子也有了各种各样的造型,它们在坚守岗位的同时,也努力的融入进美丽的城市。但是,包装再美也不如内里干净。

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养护雨水箅子不仅是排水工人的任劳任怨,热心市民的临危受命,它更应该是每个人的文明自觉。

对此,你除了掩鼻、快步逃离水道工人清理垃圾的现场,也可以成为“举手之劳”的养护人——垃圾入桶,分类投放,及时制止不文明的倾倒行为!

文明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持续不断累积和沉淀而成的,它记录着历史的轨迹,承载着对现实的关切和对未来的希望。

一方小小的雨水箅子也是有温度的,能让生活于斯的人们望得规矩、记得住责任,让城市“文明范儿”不断延续历史文脉!

V蓝北京 (编辑:mana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