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banner

无声胜有声,行车请文“鸣”

更新时间:2021-06-04 17:46:00点击次数:533次

从前,我们以为钢铁机械的速度就是文明的进步,如今我们发现,一个时代的文明其实是不被铁皮裹挟、保有纯“静”。

驾车要镇静,乘车要安静,堵车要冷静,心情要平静

01、80年代,城市街头的声音

80年代,街头巷尾不过是二八大杠的铃声,摊贩们的吆喝声,道路施工的号子声,街边店铺里时断时续的音乐声......那时候的路很窄,但人的心很宽,也便不觉得吵闹。

后来,逐渐普及的私家车,让比过去宽敞数倍的马路,在人心里也变得狭小拥挤,尤其是遇到拥堵时,此起彼伏的汽车鸣笛声,给人们心中更添了一份焦虑。

其实,把喇叭当做开路的工具,不仅仅是一个行车恶习,更是“路怒”的表现。而“路怒”往往是引发口舌、肢体冲突,甚至是交通事故的一大诱因。 

据中国公安部交管局数据显示,“路怒症”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上升2.4%,今年1至4月份再上升3.7%。

这让人不禁疑问:究竟是时代变了,还是人变了?

也许从北京的哥的身上,我们能找到答案!

02、京B车牌,城市的精神名片

虽然互联网的发展为城市交通打开了一方新的天地,但北京的哥,一直是这座城的精神名片。

他们热情地分享着北京的故事,又执着地守着北京前进的规矩,他们的手很少放在汽车喇叭的按键上。

小区等客,他就打开收音机听听早晚高峰如何规避;路口堵车,他就讲段奇趣见闻,缓解你涌上眉头的焦躁;前车龟速慢行,他也会来段贯口式的吐槽,压下你打算超车、别车的欲望……他们不用喇叭开路,而是以三尺车身,四个车轮,驾驶着城市文明的摆渡车。

也许有人说太佛系了,但对川流不息的交通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有容乃大的文明。

所以,答案呼之欲出:文明的时代,是需要将文明的精神内化为其生活方式的人,是改变时代的人,而不是被时代改变的人!

03、高考前夕的建议

此刻正值高考倒计时,一片“静”土是我们能给学子们的一个小小鼓励,一如当年赶赴考场的你我,收到的陌生志愿者们的善意:

开车不乱鸣笛,文明驾驶;

上下楼时放轻脚步、不喧哗;

广场舞者缩短时间、换种娱乐;

社区附近的商铺将外放的音响调小。

这一周之后,你会发现“静”下来的习惯也可以慢慢养成,而“静”下来的生活会很动听!

V蓝北京 (编辑:manager)